公司 |
上海市杨浦区贵阳路398号 号文通国际广场28楼 |
发布时间:[2022-09-20] 资讯来源:氢能AI
目前,人们对可再生和低碳氢作为能源载体、燃料和清洁分子能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然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投资流向研究和试点项目之外的商业项目,其次是实现许多大型氢项目,以及开发或改造基础设施。
大规模能源用途的价值链需要巨额投资
2021年,全球投资120亿美元用于作为能源载体的氢,到2030年,每年对氢及其衍生物的投资将达到1290亿美元,到2050年将达到4400亿美元,届时氢作为能源载体将迅速增长,并将持续到本世纪下半叶,尽管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仍需要更多的氢投资,以便更快确保符合巴黎标准的能源转型。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氢将占据全球能源需求的13%左右。
问题是氢的更快、更大的未来是否可以负担得起。在世界能源支出的背景下,答案是肯定的,由于主要与电气化相关的效率提高,能源支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将从2019年的3.2%下降到2050年的1.6%,如果当前用于能源支出的GDP比例保持不变,用于清洁能源的盈余资金每年将增长约2万亿美元,到2050年接近63万亿美元---足以为符合巴黎协定的转型提供资金,包括脱碳氢所需的规模扩大。
氢投资与更广泛的能源投资趋势有着内在联系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能源公司正在对其未来做出关键的长期战略决策,许多行业都在进行转型绿色投资,与此同时,金融家们正在重新评估并提出化石燃料的未来风险----担心资产搁浅,并受到ESG、分类法、碳定价以及来自股东和公众的压力等领域的推动。
大量资本正在能源转型中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但这些资本不一定会流入氢。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在融资方面困难重重,38%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深专业人士表示,他们的组织发现难以为石油和天然气项目获得价格合理的融资,相比之下,至少在发达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这些项目有充足的可用资金(可再生能源的瓶颈反而是批准和可投资的项目),然而对于采用价值链不太成熟的技术项目来说,融资并不容易,对于氢,虽然兴趣和投资预期都在增加,但资金并不像流入可再生能源那样容易流入氢项目。
资金只会流入可融资的项目,能源公司和投资者需要确保氢项目在风险和回报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长期的稳定性、确定性和视野,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和长期协议、监管环境、政府支持、合作伙伴关系和技术创新来提升。
核心问题是,从融资的角度来看,氢的机遇目前是长期的、低回报的,而且看似高风险,如果没有政府在创造确定性和通过补贴更直接的大力支持,金融家们不太可能接受这种风险。
技术推广的初期,往往成本很高,企业必须遵循长期战略,实施短期内可能缺乏利润的计划,但企业这样做是为了在行业中获得市场份额,期望一旦氢供需增加,成本就会下降,利润就会提高。
早期投资是一种挑战,需要初期支持和行业参与,将项目快速推进到风险较低并适合广泛使用的金融机制的阶段,目标是发展市和投资者的成熟度,除试点和研发以外,大多数氢项目都处于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风险很高。
对技术和创新需求的更大确定性可以降低风险并增加投资,但随着关于蓝氢、绿氢、氢与电气化、以及绿氢与储能电池的争论仍在继续,对氢的需求还远未确定,对此,国家氢能战略和政策将发挥关键作用,政策制定者将需要在能源系统层面进行规划,同时制定政策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扩大和CCS价值链的构建。目前,从供应方面来看,氢生产商在生产低碳氢的资源供应面临不确定性,无论是生产低碳蓝氢的可用且负担得起的低碳排放供应链的天然气,还是电网盈余或专用于绿氢生产的可再生能源,难以减排行业消费者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清洁能源机遇的盈利能力,全球范围内政府和市场已经开发商业模式和金融工具,例如氢电购买协议或差价合同、补贴激励或者税收股权融资等。
氢具有独特的属性组合,使其与电力和化石燃料类似,从金融角度去看,核心问题是“一旦市场成熟,氢如何来定价?”目前来看市场55分,氢的定价方式对一些列金融机制将产生深远影响(电价通常由监管机构管理,这些机构旨在保护消费者并保证供应商稳定的回报率;化石燃料的价格更多受到自由市场力量的推动,具有波动性,但也有利可图)。
借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对于氢能领域的投资,要有长期的战略定性与能承受中短期亏损的系统性手段,比如自身传统优势产业的利润来输血,如果仅凭一身热血和盲目的跟风进军,若短期内未获得技术上、市场上或者融资上的突破,那面临的,可能是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