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及工程措施对采矿损毁土地进行恢复,使之重新利用的活动,在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矿业城市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地复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复垦技术、适宜性评价以及行业指导等方面,土地复垦对土地价值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服务价值方面,鲜有研究矿区土地复垦对耕地社会价值的影响特征与价值水平。本文以武安市矿区复垦项目为例,探讨矿区土地复垦对耕地社会价值的影响水平,为土地复垦的实际效果提供了综合性、科学性的定量数据证明,有利于公众了解土地复垦实施的意义,便于土地复垦活动的顺利开展。
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交界地带,东经113°45′~114°22′,北纬36°28′~37°01′。武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四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间有小平原,全市土地总面积1 818.05 km2。武安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煤、铁资源主要分布在18个乡(镇)130个行政村。多年的矿山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地裂现象频繁发生。本文以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调研情况,选择以复垦规模、原地貌类型方面都有差别的两个土地复垦项目(表1)作为研究案例。
1) 复垦工程的主要内容。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方向不同,所采取的复垦工程措施不同。就复垦耕地而言,煤矿井工矿区主要是塌陷地治理,采取裂缝填充、土地平整、农田配套建设等措施恢复;而露天矿区主要是排土场以及露天采区的治理,采用地貌重建、边坡治理、土地平整、农田配套建设等措施恢复。
2) 各类复垦工程对耕地质量与价值的影响。土地复垦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得耕地更加集中连片,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但质量的提升不一定会带来价值水平的提升,即农田质量与价值水平不呈正相关性(图1)。
耕地的社会价值是指直接的物质价值转化为社会功能的间接价值,目前国内关于耕地社会价值的具体内涵还有较大争议,尚无完善的评估体系,最普遍的观点是耕地具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价值以及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社会稳定价值。本文认为,耕地除了具有社会保障价值以及社会稳定价值外,还具有文化传承价值、休闲娱乐价值以及教育研究价值。耕地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具有文化传承价值以及教育研究价值,郊区农业除了满足城市人民日常的农产品需求外,也成为他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因而具有休闲娱乐价值。工矿废弃用地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拥有一定的历史遗留价值。实施农田整治后,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其社会价值也必定会发生改变。
由于文化传承价值与教育研究价值不易直接估算,因而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进行估算。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的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被调查者偏好,构建假想市场询问公众的支付意愿(WTP)或补偿意愿(WTA),进而确定非市场物品价值,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或替代市场的价值评估。BROOKSHIRE等的研究表明,在公共物品的供应评价方面应优先采用支付意愿评估模式,本文认为支付意愿的结果相比于受偿意愿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最终采用最大支付意愿作为社会价值测评的依据。
调查问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预热部分、核心部分以和个人信息部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对于预热部分仅保留两个问题用于了解公众对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
问卷的核心部分在于确定公众对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假设政府以成立基金会的方式保护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的社会价值,在预调查确定支付区间可行的基础上询问公众为保护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最大的支付意愿。本文针对问卷核心部分设计如下:①为了保证上述基金会活动顺利地开展,使得耕地/工矿废弃用地资源能够保证上述社会价值,您每年愿意支付多少钱(P1);②如果不支付钱,您是否愿意为耕地/工矿废弃用地保护义务劳动。如果上一题选择是,请回答:您每年愿意为耕地/工矿废弃用地保护义务劳动多少天(T,折算金额(P2)=T×日工资标准)。
问卷的个人信息部分仅询问了个人的户口性质,以便确定其义务劳动的价值。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体为项目相关利益者,包括武安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项目所在乡(镇)工作人员以及普通群众,年龄区间为20~60岁,采用社交网络平台问卷方式询问研究区公众的支付意愿。收到调查问卷101份,剔除价值认识前后不一致的抗议性无应答数据15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6份,比例占问卷总数的85.15%,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
4.1 受访者对耕地以及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
通过对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调查,100%的人认为耕地具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等社会价值,96.51%的人认为工矿废弃用地具有教育、研究、娱乐等社会价值。相比较而言,公众对耕地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更高,但对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认知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受访者对耕地/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P)为“P1”与“P2”之和。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将公众的义务劳动天数依据其户口性质按同期的机会成本换算为货币支出,对于城镇居民选取网上获取的邯郸市城镇居民日平均工资为114.87元/d为换算依据,对于农村居民的日平均工资以收集到的项目区居民日平均收益14.57元/d为换算依据,按照此种方法确定公众的支付意愿,可以保证农民和城镇居民机会成本的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耕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为133.80元/(a·人),城镇居民对耕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为210.86元/(a·人),根据支付意愿,耕地社会价值的测算公式见式(1)和式(2)。
式中:P为年平均支付意愿,万元/(hm2·a);Pr为农村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元/a;Pc为城镇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元/a;S为全市耕地面积,hm2;Qr为农村居民数量,万人;Qc为城镇居民数量,万人;Rr为农村居民支付意愿率,%;Rc为城镇居民支付意愿率,%。
式中:V为耕地社会价值,万元/hm2;P同上;r为耕地还原利率,一般为3%~5%,根据研究区情况,经测算取4.01%。
根据武安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武安市的农业人口为54.3万人,非农业人口为29.5万人。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图斑数据,耕地总面积为55 391.58 hm2,本次调查农村居民的支付率为95.83%,城镇居民的支付率为91.94%,得到的耕地单位面积社会价值为5.71万元/hm2。其中,项目1总价为37.76万元,项目2总价为180.82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武安市农村居民对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为74.77元/(a·人),支付率为91.67%,城镇居民对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支付意愿为174.87元/(a·人),支付率为91.94%。根据武安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数据,武安市工矿废弃用地面积为80 443.60 hm2,按式(1)和式(2)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工矿废弃用地的单位面积社会价值为0.49万元/hm2。其中,项目1总价为18.34万元,项目2总价为89.10万元。
图2为土地复垦前后土地社会价值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复垦后的土地社会价值均呈上升趋势,约为复垦前社会价值的2倍,社会价值显著提高,这种心理预期与社会积极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行为是一致的。虽然耕地社会价值低于投资成本4.3倍或5.8倍,但相对于武安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底价144万元/hm2的标准不仅有盈利,而且可能获得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从经济角度看也是非常划算。
与工矿废弃地的社会价值相比,耕地的社会价值在公众心中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都更高。一是损毁土地价值低廉符合人们预期心态;二是在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是宝贵的资源,是粮食、蔬菜等生存必需品来源的保障,在人们心里的价值理应高于废弃地;三是复垦后耕地的产出显著大于工矿废弃地,其价值应该高于工矿废弃地。
项目2社会价值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项目1,主要原因是其复垦规模较大,复垦工程单位投资少(减少35.3%),使得项目区规模和社会价值的显著提升,一般而言,复垦项目规模越大其复垦后社会价值的变化程度也就越大;在人们的心理预期中,用地规模相应是有差异的,符合规模效应的理念。
1) 本文以武安市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分析了复垦前后土地社会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后耕地社会价值大幅提升,社会效益显著,恢复了土地的使用价值,是矿业城市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2) 土地复垦后社会价值的提升程度远不及项目总投资额度,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就社会价值而言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但复垦活动符合人们的预期心态及建设“金山银山”的长远利益,当前也能够在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支持下得到有序推进。
3) 土地复垦就其预期达到的效果而言,有着广阔的前景,而目前土地复垦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在土地复垦后的维护方面还相对薄弱,导致土地复垦后初期还能达到预期规划的效果,但在后期基础设施损毁、田地撂荒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达到预期复垦效果,导致资金的浪费。
4) 我国土地复垦项目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且对于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以及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复垦义务人的生产灾害损毁的土地,需要由政府组织复垦,虽然大部分复垦项目复垦后效果明显,但仍存在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建议政府采用新的融资模式,与营利性或非营利性企业合作,从而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与效率,减轻复垦活动实施的资金压力,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5) 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土地复垦项目规模,实现规模复垦、规模生产、规模管理,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从而提高社会效益,以及各界人士对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与关注度,推动土地复垦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6) 现阶段人们基本已普遍认识到耕地存在的社会价值,但对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可能会导致其社会价值评估结果偏低,出现社会价值变化结果偏高的情况。因此,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人民支付意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加强人们对工矿废弃用地社会价值的认识,以提高结果的合理性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刘佳佳,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
付梅臣,男,山东聊城人,教授,从事矿区土地利用与复垦等方面的研究。
刘佳佳,付梅臣.矿区土地复垦对耕地社会价值的影响及估算[J].中国矿业,2020,29(1):57-61.
LIU Jiajia, FU Meichen. Impact of land reclamationin mining areas on the soci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ts estimation[J].China Mining Magazine,2020,29(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