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上海市杨浦区贵阳路398号 号文通国际广场28楼 |
发布时间:[2020-02-14] 资讯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下来,大家身上就会捂出汗来。内科有的医生坚持连续工作7个小时,下班脱下装备时发现鼻梁和眼下都生压疮了。
刘欣是地大医院内科的一名医生,2008年从江岸区车辆厂医院来到地大医院工作,之前参加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这是她从事医务工作的第20个年头。她常说:“作为党员,我时刻听从召唤;作为医务工作者,守护人民健康我们义不容辞。”2月1日,医院党总支组建医院党员突击队,她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
给刘欣打电话邀约采访时,她的电话处于占线状态。“我很忙,但会掐着时间点,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也谢谢家人的理解,辛苦帮我带两个孩子,我才能专心地在一线战斗。”刘欣说。原来刘欣的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一个12岁,一个2岁。由于工作需要,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孩子只能交给丈夫和公公婆婆来照顾。
刘欣回忆道,1月28日下午,她接到医院出诊任务,为了赶时间她不顾一医一护外出接诊的规定,独自一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提着医药箱骑着自行车赶往患者家。到了患者家,她在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就诊过程、又替她测量了体温后,急忙让病人服药并告知必须转外院确诊。一天后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回到医院后,刘欣才发现疫情当前,在静谧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背后,有一群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地大人,他们放弃了寒假,第一时间进入全员战时状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在防疫一线最核心的区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防控疫情,积极投身到抗疫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地大医务工作者平凡中的坚韧、勇敢和担当。
给刘欣打电话邀约采访时,她的电话处于占线状态。“我很忙,但会掐着时间点,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也谢谢家人的理解,辛苦帮我带两个孩子,我才能专心地在一线战斗。”刘欣说。原来刘欣的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一个12岁,一个2岁。由于工作需要,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孩子只能交给丈夫和公公婆婆来照顾。
刘欣回忆道,1月28日下午,她接到医院出诊任务,为了赶时间她不顾一医一护外出接诊的规定,独自一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提着医药箱骑着自行车赶往患者家。到了患者家,她在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就诊过程、又替她测量了体温后,急忙让病人服药并告知必须转外院确诊。一天后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回到医院后,刘欣才发现自己的防护服不知何时已经破损,她进行消毒后像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继续坐诊。当记者问她你不怕吗?她说:“刚开始接到任务时心里肯定是有些害怕的,病患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可是,我一名是医生,又是党员,职责所在。”
“现在进入发热门诊的成员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很多医护人员家里的孩子都很小,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医院需要的时候谁都没有含糊。”刘欣如是说。据她介绍,现在全院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医护人员几乎一天都不怎么喝水,忙起来吃饭也不能准点。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几个小自己的防护服不知何时已经破损,她进行消毒后像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继续坐诊。当记者问她你不怕吗?她说:“刚开始接到任务时心里肯定是有些害怕的,病患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可是,我一名是医生,又是党员,职责所在。”
“现在进入发热门诊的成员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很多医护人员家里的孩子都很小,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医院需要的时候谁都没有含糊。”刘欣如是说。据她介绍,现在全院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医护人员几乎一天都不怎么喝水,忙起来吃饭也不能准点。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几个小时下来,大家身上就会捂出汗来。内科有的医生坚持连续工作7个小时,下班脱下装备时发现鼻梁和眼下都生压疮了。
刘欣是地大医院内科的一名医生,2008年从江岸区车辆厂医院来到地大医院工作,之前参加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这是她从事医务工作的第20个年头。她常说:“作为党员,我时刻听从召唤;作为医务工作者,守护人民健康我们义不容辞。”2月1日,医院党总支组建医院党员突击队,她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
2月6日上午12点,笔者给校医院办公室主任雷晓庆发微信商量采访事宜。下午3点收到回复——“啊!我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晚一点可以吗?让我先吃一口饭。”这条微信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行政人员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
后来得知,当天雷晓庆和其他人一起将学校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的退休老人转运至定点医院。“我们争取在转运过程中不出意外。我到医院办公室工作仅仅1年,工作中总是怕做不好,所以每天我都十分卖力。”雷晓庆说。
雷晓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做好物资供应,确保救治顺利进行,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防护安全。
可是,就在雷晓庆紧张忙碌之时,意外突然降临——她的爷爷在春节前离世,她强忍着悲痛帮父亲料理完爷爷的后事,便急急忙忙从石首返回工作岗位。她说:“非常时期医院工作很多,返回工作岗位也是职责所在,家人都很理解我。”说到这里,雷晓庆哽咽了。“爸爸跟我说,现在国家需要你们,你们必须顶上去,同时你也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她把难过埋在心底,义无反顾地回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1月26日,新冠肺炎形势严峻,校医院防护物资极度缺乏,上岗没有任何防护。朱香英通过同学联系上了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分给校医院50件防护服。当晚10点,雷晓庆接到通知去取防护服,她赶忙开车赶往人民医院。凌晨,她又赶去接滞留在高速路口、从广州返回武汉的校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张慧玲……
作为医院办公室主任,她从1月23日开始着手学校医疗物资捐赠接收发放工作。医院多个科室职工主动请缨来帮助,实行每天8点~22点工作制,一起完成物资捐赠接收发放工作。1月23日至2月2日,医院捐赠团队通过各类微信、电话与志愿者沟通500余次,完成69次捐赠物资接收工作,完成对学工处、后勤、保卫处、老干处、居委会、校办等部门152次物资发放领用工作。此时,雷晓庆已极度疲惫,可她仅休息了1天,又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除夕夜,一个人的年夜饭,她给自己准备了一堆零食,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多数时间她只能吃泡面充饥。紧张的工作从一进入单位就开始了,联系捐赠、接电话、回复微信、分配医疗物资、送患者到定点医院……她忙到中午只能吃一口泡面,然后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她说:“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此刻我最想念4岁的儿子。”
“虽然我不能直接给病人看病治疗,但是我们同样和医护人员坚守在最前线,为打赢这场战役付出自己的努力。”雷晓庆说,感谢全校师生对学校医院的支持和信任,希望疫情能尽快控制住,大家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