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上海市杨浦区贵阳路398号 号文通国际广场28楼 |
发布时间:[2020-01-06] 资讯来源:环球网
据称,上述新措施是美国商务部根据《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授权出台的第一项措施。该法案授权商务部制定相关规则,加强对敏感技术出口的监管,以保护美国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尽管这项新措施没有具体说明针对哪些国家,但舆论认为,这些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被美国认为存在贸易问题的国家。路透社报道认为,美国的这项出口管制措施就是希望敏感技术“不要落入中国等竞争对手之手”。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副总裁、资深网络安全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表示,美国政府想阻止美国公司帮助中国研发更好的、可用于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产品。
不过,业内也有一些不认同的声音。《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出台后不久,《纽约时报》网站在2019年初刊发人工智能领域资深记者凯德·梅茨撰写的《限制人工智能出口?硅谷担忧失去优势》一文,指出业内人士担心出口限制可能会伤害美国公司。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软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过中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美国的出口管制很有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形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将更大地激发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提速相关软件的发展进程,从长远来看,将促进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已不是第一次试图对中国进行所谓的技术封锁和限制。2017年,美国政府曾想加强对中国在硅谷投资的审查力度,预防那些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敏感技术外流。2018年,美国又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相关企业实施禁售和管制。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等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随后又在10月将海康威视(34.320, 0.15, 0.44%)、大华股份(21.750, 0.26, 1.21%)、旷视科技等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业界认为,如果说2019年的一系列举措还集中在硬件,特别是芯片等领域,那么美国2020年开年出台的这项政策,则一下子把软件明确提了出来。而且与硬件相比,软件在全球化等方面的依赖性更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安全问题只是美国打压和制裁中国企业的幌子,根本原因是美方无法接受在部分高科技领域被中国赶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美方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理念,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否则将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破坏全球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