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联合矿权交易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公司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贵阳路398号

号文通国际广场28楼

矿业百科
就矿找矿与顺藤摸瓜

发布时间:[2016-10-26]    资讯来源:

   矿床中矿体的确立是矿产勘查中的成功环节,但如何来完成这个成功,确实颇让地质工作者头疼的事情。

  就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思维及实践深度而言,“就矿找矿”无疑是这个过程中最最重要的原则了。这也不难理解,矿藏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在一个已经有所发现的地方附近找到矿的风险要比在一个全新的地方小很多,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从地质成矿上讲,这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地方已经证明有矿,说明该处有一定的成矿的客观存在,目前所找到的未必就是该地区大自然产出的全部,而沿着目前所知的线索往下追,就可能继续发现新的矿体。这不像在一个新的矿区,因为以往没有发现,得从头开始做起,说不定那里根本就没有可利用的矿,从头到尾费了很大劲,却白忙活一场。所以从经验上讲,在已有矿的地区就矿找矿要比从一个崭新的矿区开始工作效率要高。当然,就矿找矿又有可能导致按照原有的套路形成思维定势,很难突破原有模式,可能存新类型的矿却被漏掉了的情况,这是另外一回事,另当别论。但是无论如何,“就矿找矿”中的“就矿”表明此处已有一定的成矿实在,接下来的“找矿”是认定此地有更多的矿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矿质给发掘出来。这个“既定已有矿质”的老矿区要比“无法断定是否有矿质”的新矿区无疑是要优越的多。

  就矿找矿,通俗的讲,也可以称作“顺藤摸瓜”,当然,也可以说顺瓜摸藤再摸瓜,其实刚开始是瓜是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线索,有了信息、线索,接下来就好办了,摸着了藤,顺着藤有瓜当然好,若证明实在没有瓜也没办法,但我们的工作是做足了的,这就够了。因为瓜都是长在藤上的,所以摸藤是我们找矿入手的关键。

  矿体的圈定,归根结底是通过探矿工程来限定边界。没有工程控制,即便地质、构造情况再好,物化探信息再漂亮,也是无法证明矿体存在的,特别是对隐伏矿体来说更是如此。归纳以往矿体发现史,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突破点,按照我的理解,是“确定具有工业品位的第一个工程”。有了这第一个工程控制,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顺藤摸瓜。这第一个具有工业品位的揭露工程,可以是探槽、钻孔、浅井、坑道等等。在整个找矿过程中,要力争早日获得这个具有工业品位的控制工程。特别是对如今越来越严峻的隐伏矿体的勘查,更是如此。因为对隐伏矿体来说,主要是通过钻探控制,而钻探的成本是很高的。对地下茫茫的未知世界,钻探越充足,对地下情况的控制、了解也就越强。对一个地区,盲目的不打钻漏矿的风险很高,而钻又不能盲目的乱打。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快速高效的获取进一步实施工程的必要性,也即要确立对一个矿区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在这个评价/评估环节,主观能动性很能发挥作用。找矿有时的关键是“信心决定一切”。在模棱两可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工程下去,证明没有矿,那也只是多化了一些钱财而已。但若的确有矿,而你没有上工程而把它漏掉了,那就会是终身憾事!在这里,原则就是“不轻言否定”,力量用尽,考虑充分之后再做结论。

  就矿找矿,顺藤摸瓜,对地表有所出露的矿来说,这个“藤”已经有了,接下来并不十分困难。最难的还是隐伏矿,到底该怎么找?

  归纳大体轮廓,我以为,大致有:

  1.地表信息:包括化探的微弱信息(矿种元素,相关元素),地质信息(构造信息极为重要);

  2.物探来探照地下情况(一般作为参考,特别有效矿种除外);

  3.成矿模型的建立(其实更多的是头脑中的思维模型)。

  结合起来,就是通过分析成矿元素的迁移分布规律+成矿模型+有利的构造控矿部位,来最终推断矿藏可能所在的地方,然后进行工程验证,力争实现第一个具有工业品位钻探工程的到来。

上一条:2016第六届中国国... 】 【[ Back ]下一条:2016年锂资源战略...